深圳古玩节人气火爆,但敢逛不敢买,难辨真假(2)

参展商摆地摊考市民眼力

现场,一半以上的参展商抛弃主办方提供的柜台,摆起了地摊。市民可顺手拿起件宝贝研究,偶尔问下老板此物是真是假,为何材质时,参展商大多回答,“我也不知道,你自己瞧着看”。一件人物石膏雕像,参展商开始要价2万,买家稍微砍价,顷刻变两千。偶尔有一家明码标价大卖“紫砂壶”的,立刻吸引了众人围观。“明码标价48元一个,心里反而有底。”不少市民说。

记者逛展时发现,市民逛的多,买的少,“敢逛不敢买”是不少市民的寻宝心态。一名中年女士对一个木质枕头爱不释手,参展商要价2000元。她迟疑片刻后说,“不知道是哪种木,值不值”,最后还是放手走开。“逛古玩,就是要斗智斗勇。”市民姜先生每年古玩节都来,是一名古玩玩家。他告诉记者,最后一天他才会出手,头几天先看看行情。姜先生说,他喜欢淘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除了看材质,最重要的就是看价格,“但在古玩界,往往是可以开天价,也可以砍天价,买家和卖家,分不清楚谁是行家。”

支招

逛古玩展别带放大镜

有多年逛古玩市场经验的姜先生支招,建议市民逛古玩时千万别带放大镜,“你拿放大镜研究,卖家就会认为你懂,即使他自己不懂,他也会开高价”。逛展还可以带个“托”,“当卖家要高价时,身边的朋友说不值,卖家也就开始心虚得不知道值不值了,可以顺势把价格压低”。

争议

不设鉴别点是惯例

古玩节现场,面对难以弄清真假的藏品,不少市民希望组办方能够提供帮助鉴别的服务。市民李小姐认为,对于完全外行的人来说,主办方可以设置鉴别点,至少可以帮忙鉴别真假,“不至于买的玉,其实是块烂石头”。也有市民建议不要设。市民姜先生认为,古玩鉴定一般都是一家之言,专家也未必说的就对,“如果设鉴定点,就失去玩古玩的乐趣,还可能有失公平。”据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不设鉴定点是古玩节一贯做法,寻宝全得靠市民自己的火眼金睛,万一遇到纠纷,警方会介入调解。不过,行家逛古玩都会带类似手电筒等辨别工具。

共3页: 上一页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