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建设“公交社区”,新增调整公交线路逾300条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昨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深圳首部城市交通白皮书。

与公示稿相比,最终发布的《白皮书》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几年深圳公交线路规划目标:到2015年,新增和调整公交线路300条以上,公交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93%以上。

同时,明确表示将在华强北、车公庙等重点区域以及皇岗路、深南路等主要通道增加快线巴士、高峰巴士的数量和服务范围;在城市主要居住区与核心商业区或中央商务区间开行直达商务快巴;建设服务全市主要社区的公交微循环系统,优先发展保障性住房社区及轨道站点周边的小支线巴士。

《白皮书》提出,实施居住区开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公交场站配建制度,建设“公交社区”、“公交建筑”。至2015年,规划建设常规公交场站177个。据了解,所谓“公交社区”是指在公交引导发展模式下所形成的,位于大运量快速公交站点周边步行可达(5~10分钟,约400~800米半径)区域内,可提供混合功能服务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相关报道:

全市分区域差别化供应停车设施

同样是将全市划分为三类调控区域,并分区域供应停车设施,但《白皮书》与原公示稿相比,在表述上更加明确了,是要在完善一类、二类区域公交设施的基础上,对小汽车出行加以限制。

《白皮书》称,一类区域内挖潜改造道路设施,全面保障公交路权优先,加密轨道线网,建设快速公交,丰富常规公交服务,大力加强慢行接驳设施建设,按照控制小汽车出行的要求供应停车设施,引导居民采用公交方式出行;二类区域内重点打通重要通道,完善路网结构,保障主要客运走廊的公交路权优先,沿走廊规划建设轨道、快速公交等大中运量公共交通设施,提高常规公交供应,建设完善慢行设施,按照适度控制小汽车出行的要求供应停车设施;三类区域内加强道路建设,扩大路网规模,根据实际需求供应公交、慢行和停车设施,满足各类交通方式的基本出行需求。

首提降低行政办公停车配建标准

针对深圳目前停车难的现状,《白皮书》透露,将加快解决居住区停车难问题,满足市民基本停车需求。通过挖潜改造、盘活存量,重点增加旧居住区的停车供应,因地制宜建设简易式、机械式停车库,鼓励办公场所的配套停车场在办公时间以外对周围居民开放。近期结合旧居住区停车供应缺口和周边道路交通情况,逐步规划建设约4.5万个路内停车位。

记者了解到,这一数字对比原公示稿出现了显著变化。原公示稿称,“全市将规划建设12万个夜间路内停车位,约3万个全天路内停车位 ”。此外,《白皮书》透露,将基于交通调控区域划分,在加大公共交通设施供应的基础上,适时调整停车配建标准,实行差别化停车供应。近期提高大中户型商品住宅和购物中心停车供应,降低行政办公的停车配建标准。这与原先的“加大居住地停车位供应,调整办公地规划供应,维持商业地停车位供应”的表述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非居住区停车费或大幅提高

与原公示稿相比,《白皮书》更加明确了要“以调整停车收费为主要抓手”,加强对机动车使用的合理引导。将遵循一类区域高于二类区域(二类区域高于三类区域)、路内高于路外、峰期高于平期的原则,研究提高非居住区公共停车场白天的收费标准,保持居住区停车收费相对稳定;研究制定路内停车收费管理政策和实施方案。

针对市民关注的何时开始提高收费,提高幅度等问题,市交委副主任于宝明在昨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详细的方案还在拟定中,要待政府审批后才能公布。公布后也要通过听证程序才能付诸实施。但是,深圳提高非居住区停车费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小汽车过快增长和缓解交通拥堵,因而调整幅度将与交通增长挂钩,“我可以明确说,幅度应该讲是比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