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是做什么的?富士康为什么那么牛逼?富士康介绍(7)

专家视点

短时阵痛会带来双赢局面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国世平认为,如果富士康搬迁后,把两平方公里的土地腾出来发展其他产业,对深圳好,对富士康也好,实际上是双赢的局面。“我的建议是把深圳低档次的产业全部赶走,让更多的高端企业在深圳发展。深圳不要再招很低端的企业了,这些企业对深圳的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

国世平表示,深圳的发展面临着人口激增与土地狭窄的矛盾,而富士康在深圳的工人有40多万,挤占了大量的空间。深圳发展到今天,一个最大的不合理问题就是没有完成足够的产业升级,尤其是深圳的制造业还没有完成彻底升级。深圳正在打造宜居城市,如此多的产业人口给深圳建设宜居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国世平表示,“如果富士康这样的企业迁到郑州,对郑州绝对有好处,因为当地面对的就业压力特别大。如果通过富士康的搬迁,让当地居民离土不离乡,实际上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因此富士康的搬迁很有必要。”

至于富士康搬迁后会否对深圳其他的相关上下游产业形成冲击,国世平认为问题不大。“深圳一定要下定决心完成产业升级,从深圳制造转为深圳创造。”

深圳市综合开发研究院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曲建认为,从制造环节来讲,富士康如果搬迁,将对制造产业的相关链条会造成相当大冲击。富士康作为制造产业的一个龙头企业,其搬迁也必然导致与其配套的产品一系列的位移,并直接影响到深圳制造业产值和出口产值。“但是这是深圳产业升级必须付出的一个代价。”

富士康:不会搬迁 深圳是我的根

如果将富士康的搬迁放在深圳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中看,就会发现,这次的搬迁谜局实际上不仅是富士康与这个城市的关系又一次重大转折,更意味着深圳在经济发展思路上正在发生重大调整。专家认为,如果说搬迁、扩张都是企业和市场规律的选择,那么深圳就应及时从中反思,政府要如何正确处理好与龙头企业的关系。

长达十多年的“蜜月期”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台商郭台铭慧眼相中深圳。彼时的深圳与富士康就像一对坠入爱河的情侣,短短10多年间,富士康便从一个百余人的工厂建成了超过2万平方公里的航母级工厂,成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对此,深圳的“要地给地、要人给人”支持功不可没。

如今富士康在大陆有80万以上员工,仅深圳就有40多万。过去多年,富士康产品出口量占深圳外贸出口总数20%以上,每年为深圳创造出超过百亿元的税收。富士康集团副总裁程天纵也公开表示,“深圳是富士康的根,是郭台铭的发家之地,富士康不会离开深圳”。

而在金心异看来,维系这种情结的更多是处于现实考虑的一种必然选择。金心异介绍,深圳的优势非常明显,第一是高效率的供应链体系,这几乎成为富士康成功的“秘诀”,这个体系包括深圳的龙华到盐田港,到深圳机场与香港这样一个绝对是全中国最高效率的运输体系。第二是经过富士康、华为、中兴这些大公司多年磨练出来的一个海关为主的政府服务体系,成为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高效的政府服务体系。

此外,深圳拥有毗邻香港和全球的贸易网络与信息网络,这个信息网络是北京上海所没有的。“富士康不可能离开深圳”。金心异认为,富士康不会离开深圳,反而会在深圳发展壮大。

共9页: 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