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榨油是毛油 杂质多易含致癌物

近年来,“地沟油”等食用油负面事件让消费者对食用油的安全忧心忡忡。不少消费者转而购买号称“无添加、纯正”鲜榨食用油或尝试在家榨油。

不过,专家对此并不看好,这种看起来金黄澄亮、闻起来香喷喷的鲜榨油,实际上可能暗藏安全隐患。

家用榨油机受热捧

此前,记者走访一些大型农贸市场发现,农贸市场中“鲜榨油”颇受欢迎。在朝阳区北苑路附近一家大型农贸市场,一家流动的现榨芝麻油摊点生意不错,不到半小时就卖了6瓶芝麻油。家住安慧里小区的林阿姨告诉记者,这里卖的芝麻油闻起来特别香,现榨现卖,还能看到油是怎么榨出来的,比较放心。

流动现榨油摊点不固定,再加上一些消费者对流动摊点现榨原料不放心,一些人尝试在家榨油,商家也趁机推出“家用榨油机”。记者在淘宝上搜索家用榨油机,发现有2662件宝贝,价格从498元到6000多元不等,不少产品月销售都过百台。

记者查看其产品介绍发现,这些家用榨油机多采用物理方式压榨,能压榨花生、大豆、油菜籽、芝麻、油葵、胡麻籽、山茶籽、棉籽、花椒籽、核桃仁、桐籽、蓖麻、杏仁等多种油料作物,并号称能充分保留各种油料中的有效成分不被破坏,完整保存油中活性物质,而且有效杜绝酸、碱、盐、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从而“保证油质清香,原汁原味”。

购买家用榨油机的李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加工食用油虽然麻烦,成本也高了很多,但自己榨油是原生态,原料、加工环节自己都能看到,吃得放心。

鲜榨油或是不合格产品

加工过程透明的鲜榨油,是否真的如一些商家所宣称的那么安全?北京理化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刘清珺表示,鲜榨油俗称“毛油”或“粗油”。根据我国相关规定,这种未经过精炼的植物毛油是不能进行对外销售的,只能作为成品油原料。如果对照国家食用油标准理化指标,鲜榨油很多指标可能都不达标,属于不合格产品。

一位购买了家用榨油机的网友在网上吐槽说,榨的油放了两天,只有上面1/3是清亮的油,下面都是浑浊的。不过榨油机的商家却有着一番自己的解释:“浑浊的这些是极细小的原料碎末,是正常现象,可以食用。这些碎末不会给健康带来任何危害。”

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的专家阮光锋不认同商家解释,他表示,大肆推销家用榨油机对消费者其实是一种误导,毛油中可能存在很多杂质,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他介绍说,原油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脂肪酸酯的混合物,俗称中性油。除中性油外,原油中还含有非甘油脂物质,统称杂质。原油中杂质多样,通常含有水分、机械杂质、游离脂肪酸、微量金属化合物等,同时还可能含有砷、汞、残留农药等,这样的油脂可能给健康埋下隐患,是不宜食用的。

由于原油中杂质多,在烹调过程中也很容易产生有害物质。“油开始冒烟的温度叫做‘烟点’,烟点越高,越不容易冒烟。在烹调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往往也更少。同种类油的烟点高低与其所含杂质的量密切相关。由于鲜榨油的杂质较多,鲜榨油的‘烟点’较低,很容易产生有害物质,如大豆和花生原油的烟点一般只有150~160℃左右,而精炼之后能够达到230℃以上。”阮光锋解释说。

此外,油脂中的杂质越多,往往也更难储存,容易变质,尤其在高温夏季,易产生哈喇味。而且,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等也会被氧化破坏,这些油脂的氧化产物对人体健康也是有害的。

鲜榨难去除有害物质

除了杂质多,不少鲜榨油毛油还可能含有一些天然的有害物质,如棉籽油中棉酚、菜籽油中芥子苷等。阮光锋介绍:“例如芥子苷可水解为腈等,腈有一定毒性,可对人体甲状腺功能产生影响。国家对这些有害物质都有严格限量规定,如使用植物油(棉籽油)中游离棉酚的含量一般不得超过0.02%,而毛油中没有质量控制,有害物质很有可能超标。”

同时,一些油料作物如花生、玉米等在储存过程中如果发霉,榨得的油中还可能带入黄曲霉毒素。“花生、玉米等油料作物是否霉变不能单从肉眼观察,有的花生外表正常,但内部已出现黄曲霉素,而小作坊的压榨机或家用榨油机工艺简单,缺乏除去有害物质工艺,不能对原料,如花生、玉米等原材料进行精炼,即使自己选料,也可能会出现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问题,以及高致癌物黄曲霉毒素问题。”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巩宏斌告诉记者。

巩宏斌还介绍,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致癌物质,主要导致肝癌,它的毒性要在加工温度超过280℃时才可以破坏,一般的烹饪方法没办法去除掉。而食用油现代精炼工艺中有专门去除黄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工艺,油生产出来后,还需要对油进行黄曲霉素等有害物质含量检测。这是一套整体的质量控制体系,以保证出品油料符合国家标准。

此外,不少人都知道食用油容易含有致癌物苯并芘,食用油现代化加工过程中的后续精炼工艺有一道脱色程序可以除掉苯并芘。而鲜榨油没有经过精炼,则有可能带入苯并芘。

各种油最好换着吃

记者还注意到,不少商家在推销产品时号称能充分保持油料中的原有营养元素不被破坏,一些商家甚至还宣传大分子油转换成六角小分子油,帮助清除体内残余垃圾毒素,可以预防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等疾病。

对于一些商家宣传家用榨油机压榨的油有防病功效,巩宏斌表示,这是明显的虚假宣传,食用油只是普通食品,对于身体健康能够有一定帮助,但是不能指望它们来治病防病。从健康角度而言,消费者应该考虑日常生活中如何合理搭配食用油,控制食用量及注意烹饪方式。“花生油、葵花油、大豆油、玉米油等营养元素都各有所长,消费者可以换着吃;烹饪时最好选择蒸、炖等方式,煎炸类的食物最好少吃;同时,油脂不要摄入过多,成年人每人每天摄取的油脂别超过25克,摄入量过多可能会诱发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发生。”(来源: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