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十大好书”排行50强出炉(附书名)

 昨日,本届深圳读书月的重点主题活动——2012“年度十大好书”顺利完成50强的评选。在11月4日百本初选书目出炉后,评委们经过审慎选择,最终遴选出了50本书。2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评委将齐聚深圳,展开为期三天的终选,选出本届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以及各个单项奖,11月25日公布最终评选结果。

2012“年度十大好书”排行50强出炉(附书名)

2012“年度十大好书”排行50强出炉(附书名)

评委们不仅关注100本初选书目,更以开阔的视野把目光投向其他优秀书籍。因此《政治秩序的起源》和《古典的回声》作为增补书目也进入50强的名单。

11月23日评委将齐聚深圳,11月25日评出最终结果

50强书目呈现多维度关注

昨日,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50本书单最终遴选出来,从书单上可以看到,知识分子和作家对当代中国的思考贯穿在本年度的书目中。这其中,既有政论学者的真知灼见,如马立诚的《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阎云翔的《中国社会的个体化》、基辛格的《论中国》;还有从文学化、哲思路径解读中国问题的书籍,如周濂的《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海斯勒(何伟)的《江城》。

评委们不仅关注到了西方文坛的热点书,像今年引进即成话题的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的《2666》、因雷蒙德·卡佛热连带“火”起来的传记《雷蒙德·卡佛:一位作家的一生》;还关注到了中国当代文坛在2012年的新收获,比如去年去世的作家史铁生的遗作《昼信基督夜信佛》以及前两年蹿红的新人李娟的第一部长篇作品《冬牧场》。

作家、学者对中国近现代史多维度的关注,在50强书目中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其中,既有美国汉学家易社强的《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从外国人的角度呈现他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研究;也有个人书写的小历史,如来自台湾的作家亮轩《飘零一家:从大陆到台湾的父子残局》;还从家族史角度还原的大历史,北岛、曹一凡等人合著的《暴风雨的记忆:1965-1970年的北京四中》。

今年还有一批与思想、观念有关的书籍出版,不仅满足了读者阅读的需求,也为我们的观念和思想成长提供养料。例如,金雁的《倒转“红轮”: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回溯》,作为纯思想学术类作品,对激进主义的反省和对路标派的解读,上市后引起强烈反响,此次高票入选50强。寇延丁、袁天鹏的《可以操作的民主:罗伯特议事规则下乡全纪录》,提供了一种可以让“民主”付诸行动、拥有可操作的策略与程序的可能性。

深圳作家和写作者的作品也引起了评委注意,如诗人王小妮的长篇散文《上课记》,移居海外的作家薛忆沩的作品《遗弃》再版,均入选50强名单。

此外,评委们不仅关注100本初选书目,更以开阔的视野把目光投向其他优秀书籍。因此,在评委们陆续发回的50本书的书单中,福山的《政治秩序的起源》和高峰枫的《古典的回声》作为增补书目也进入50强的名单。

11月25日最终结果出炉

从去年开始,“年度十大好书”在评选上引入了微博。目前,“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的微博已经拥有超过2万名粉丝。自公布100本初选书目后,“年度十大好书”微博将100本初选书目及其书影、简介逐条在微博上发布,每一条微博都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评委也隔空对入选书目进行点评,甚至出版社也不断转发书单推荐。

随着50本“年度十大好书”入围书目揭晓,本届“年度十大好书”活动将进入下一阶段。按照评选程序,本届“年度十大好书”复选和终选环节将于11月23日至11月25日举行。11月25日公布最终评选结果。

此外,据活动组委会工作人员介绍,本届读书月十大好书评选出来后,2013年1月,北京书展期间,将在北京举办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颁奖礼。

由深圳读书月组委会与深圳报业集团联合主办,深圳商报·文化广场与晶报·深港书评联合承办的“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评选,已经走过了五届,目前已成为深圳读书月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常设品牌,在国内图书、出版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连续五年的“年度十大好书”评选,确立了深圳在全国读书界的发言姿态,这项活动也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目光。

不想遗漏任何一本好书

“100进50”是怎样炼成的

2012“年度十大好书”排行50强出炉(附书名)

2012“年度十大好书”排行50强出炉(附书名)

2012“年度十大好书”排行50强出炉(附书名)

本届深圳读书月的重点主题活动——2012“年度十大好书”,顺利完成“100进50”的进程,有50本书入围。其中下两册《政治秩序的起源》和《古典的回声》作为增补书目也进入50强的名单。

如期而至,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顺利完成了“100进50”的进程,昨日遴选出了复选50本书单。值得关注的是,这50本书单的出炉方式——在评选时,评委们不仅关注100本初选书目,更以开阔的视野把目光投向其他优秀书籍,在评委们陆续发回的50本书的书单中,还附上了自己的增补书目,最终弗朗西斯·福山的《政治秩序的起源》和高峰枫的《古典的回声》作为增补书目也进入50强的名单。

“这种增补书目的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一开始100本书单不可能涵盖所有的书目,书单之外也有很多好的书,遗漏是难免的。增补十分必要。”资深书评人、《文史参考》与《绿茶书情》主编绿茶说。“这种评选方式其实也是对评委意见在更大程度上的尊重,择善而从,更加集思广益的选出好书。”《南方周末》阅读版编辑刘小磊告诉晶报记者。

50本书单这样炼成的

昨日,本届深圳读书月的重点主题活动——2012“年度十大好书”顺利完成“100进50”的进程。在11月4日百本初选书目出炉后,评委们经过热烈的讨论、审慎的选择,最终遴选出了50本书。2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评委将齐聚深圳,展开为期三天的终选,选出本届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以及各个单项奖。

据主办方介绍,“年度十大好书”的评选原则,有对中国本土原创书籍的支持,也有对反映中国现实书籍的关注,还有对新人、新作的重视。入选书籍以人文社科、艺术类书籍为主,同时兼顾经济、科普书籍,力求视野开阔,表达多元立场,市场热销的书籍若是精品则可入选,而品质精湛的书籍虽然销量不是很大,但在同类书中具有影响力则也可考虑。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评选的过程中,评委们不仅关注100本初选书目,更以开阔的视野把目光投向其他优秀书籍。因此,在评委们陆续发回的50本书的书单中, 还附上了自己的增补书目,取众评委的增补交集,最终,福山的《政治秩序的起源》和高峰枫的《古典的回声》作为增补书目也进入50强的名单。

具体过程是这样的——抱着不遗漏一本好书的想法,在100进50的评选中,首先评委们在100本基础书目里选出了自己认为的50本好书,然后还增补了自己认为的50本之外的好书。在评委们的增补书单上,记者看到,评委们认真地推荐了自己认为的100本书目之外的好书。比如,南方周末读书版编辑刘小磊增补了《社会思想的视角》、《古典的回声》、《金庸识小录》、《尘世之歌》、《那么远 那么近》、《家事、国事、天下事:许倬云一生之回顾》、《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拟管锥编》、《尘世之歌》、《胡风家书疏证》等十本书。更有评委,比如刘苏里,推荐增补了近20本,极力主张着自己心目中的好书。

收到评委们的增补书目后,主办方将这些书目汇总,选出了评委推荐增补次数最多的10本,连同之前的50本书目又一同发回给了评委们,评委们在这60本书目里最终选出50本书目。这样,“年度十大好书”顺利完成“100进50”。

更加集思广益地选出好书

对于这种基础书目加评委增补的评选方式,资深书评人、《文史参考》与《绿茶书情》主编绿茶(原名方绪晓)告诉晶报记者,这种增补书目的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100本书单不可能涵盖所有的书目,书单之外也有很多好的书,增补进来是很不错的。“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评选是目前国内比较有规模的形式设置完整的好书评选,书评人也越来越认可。现在关于好书的评选有很多,大都标新立异,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的评选回归传统,专业评委加媒体评委,他们对图书都比较关注,选出来的好书是非常有说服力的,较少会遭到质疑和吐槽。”绿茶说,这说明这种评选的规则、价值观、理念、立场是受到认可的。

“我认为的好书要有思想性,本身能给人以启迪的精神在里边,这个是必须具备的。其次还得要好读,也就说有故事性,如果是艰深而晦涩,也是不适合媒体向公众传播的。第三还要有知识性,使读者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最好还要有个性,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某种程度上,现在选出的50本书目具备了这样的个性。”绿茶告诉晶报记者,现在选出的50本书单,总体层次上不错,希望本土性的书籍能多挖掘,增多些虚构类作品的数量。

“在评选方式上,在100本的基础上,让评委增加增补书目是很有必要的,我觉得100本基础书目是不够全面的,会遗漏好书,每个评委增补10本之后,就很有看点了,也会弥补初选100本书目的遗漏。这种评选方式也是对评委意见在更大程度上的尊重,择善而从,更加集思广益的选出好书。”《南方周末》阅读版编辑刘小磊说,在增补书目上,他十分认真地增补了自己中意的书,也非常高兴看到自己推荐的《古典的回声》最后进入了50本书目。“之所以极力推荐这本书是因为我觉得这本书的作者十分有勇气,直接批评自己圈内的权威,写出了一种新气象,甘敢于批评,不怕得罪人。”刘小磊说出了自己选择此书的原因。

“我心目中的好书是有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的书,此外,写的有趣味的书我也很喜欢。”这是刘小磊的“好书论”。

2012“年度十大好书”排行50强出炉(附书名)

附录50本书目

1《倒转红轮∶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回溯》

2《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

3《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

4《可以操作的民主:罗伯特议事规则下乡全纪录》

5《上课记》

6《2666》

7《江城》

8《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9《论中国》

10《余英时访谈录》

11《暴风雨的记忆:1965-1970年的北京四中》

12《许倬云说历史: 现代文明的成坏》

13《万物静默如谜:辛波斯卡诗选》

14《<读书>十年(三):一九九四-一九九六》

15《信与忘:约伯福音及其他》

16《遗弃》

17《审查历史:日本、德国和美国的公民身份与记忆》

18《以赛亚·伯林书信集:卷1 飞扬年华 1928-1946》

19《面对现代性挑战:清王朝的应对》

20《自由》

21《1985》

22《蒙马特遗书》

23《洗脑术:思想控制的荒唐史》

24《苦炼》

25《霍乱时期的爱情》

26《落脚城市:最终的人口大迁徙与世界未来》

27《正义的理念》

28《城市中国的逻辑:城市中国的逻辑》

29《雷蒙德·卡佛:一位作家的一生》

30《中国社会的个体化》

31《清白家风》

32《中国哲学如何登场?李泽厚2011年谈话录》

33《巨大的谜语·记忆看见我》

34《飘零一家:从大陆到台湾的父子残局》

35《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以及它如何改变政府、商业与我们的生活》

36《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

37《乔姆斯基、福柯论辩录》

38《爆发:大数据时代预见未来的新思维》

39《故人书简》

40《拾年》

41《冰冷的启动:从国民经济视角看德国统一》

42《日本边境论》

43《昼信基督夜信佛》

44《文明·国家·大学》

45《北京,最后的纪念:我和711号园》

46《世间的名字》

47《冬牧场》

48《政治秩序的起源》

49《张马丁的第八天》

50《古典的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