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我们15个》那些你不知道的内幕

 

揭秘《我们15个》那些你不知道的内幕

设计图片

腾讯娱乐专稿(采写/潘俊良赵二宝责编/子时)在距北京1300多公里以外的杭州边上,安静地隐匿着一座名叫桐庐的小县城。从6月末起,原本普通的小城却因为一档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综艺的历史上留下名声。

15位背景迥异的居民告别了原有的生活,被安置在桐庐的荒山平顶上,要靠5000元的启动金,开展为期一年的集体生活。除了极其有限的生活资源,陪伴他们的还有120个不间断录像的摄像头以及在电脑前百万网友审视的目光。这便是由腾讯视频和东方卫视联合打造的“大型生活实验真人秀”——《我们15个》。

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建设好家园,成为了该节目的最大看点。在开播的第一个月内,居民们共消耗了400斤大米、125斤面粉、100斤土豆……启动金大幅减少甚至出现了赤字。与此同时,平顶的基础建设却进展缓慢,居民间的人际关系也屡发冲突。这让不少网友在关心平顶生活的同时,也对节目的设置产生了质疑:“说好的开荒种地怎么变成了手工艺加工作坊?”“说好的无剧本生活体验为何会变成抱团撕逼的drama秀?”

对此,本期《贵圈》将从选人、剧情、导播等多个维度,探寻这档前所未有的“生活实验”幕后,独家揭秘《我们15个》状况多发的过去,和难以预测的未来。

揭秘《我们15个》那些你不知道的内幕

对于这档号称没有剧本、不做任务的真人秀来说,《我们15个》的选人环节变得至关重要,它决定着节目的未来走向。据节目组导演余哲介绍,整个报名过程共收到13万份简历,30位工作人员经过半年多的甄选才确定出最终的15位首发居民。这15个人涵盖了不同年龄、不同背景、性格迥异,完全就是一个社会的小缩影。

从13万到15个 导演组选人像扒皮

随着节目的开播,选手们的经历也被网友一一扒出:“心机姐”刘洛汐参加过湖南台的《星姐》选美、大厨郑虎录制过央视《星光大道》、台湾辣妈张婷媗还当过《康熙来了》(视频)的嘉宾……这些证据确凿的演艺经历,着实让网友感到疑惑,“不是说素人节目么?为啥组队来了半打艺人?”

对此,余哲导演告诉记者,在浩瀚如海的报名简历中,小有名气的演员、歌星比比皆是,相比之下刘洛汐、郑虎这些人顶多算是个“网红”。“他们在现实社会中都有各自的工作,并不以演艺事业为生。比如刘洛汐是服装店老板,郑虎是酒店经理,张婷媗是健身教练,他们离职业艺人还差得很远,顶多是有过综艺节目的录制经验。”而节目组之所以将最终目标锁定在这15个人身上,经历过程的复杂程度难以想象。

揭秘《我们15个》那些你不知道的内幕

2000多名选手在六个城市进行首轮面试

每一个居民的入围都可以说是过五关斩六将。导演组首先从13万份报名简历中筛选出2000多位候选人进入面试环节。首轮面试在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成都、沈阳6个城市展开,经过这轮筛选之后,只有不到200人进入到二轮的深度面试。更加严格的是第三轮面试,导演组启用了背景调查、体能测试、游戏测试等多维度考核方式,力求全面、立体地了解选手信息。

能顺利经过三轮面试的备选者,最后只剩下几十人。这时导演组便开始有意识地考虑选手的配型问题。首先是年龄的判断,即这些人中,需要有50后至90后的各个年龄层;其次是职业背景,工农商得齐全;再次是文化背景和性格,高知要有,草根也不能缺。

“只有这样,你才能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社会团体。”这也是《我们15个》之所以是15个而不是16个或20个的原因:“这个数字是人类学和社会学专家经过一系列实际调研,作出的科学判断。15个人,是构成社会形态和社会层面的最小单位。”余哲说道。

在这种严苛筛选下,选人导演组的30多个导演基本是不分昼夜地工作了半年时间。他们常常自我调侃:“选人就像扒皮,扒了一层又一层,感觉以后永远都不想面试了。”即便如此,导演间对选手的去留还是会有意见分歧。“大家对居民的认知不同,互相间拍桌子瞪眼也是家常便饭。”最终,在导演组激烈的讨论和反复的比较搭配后,才有了你们看到的15位首发居民。

选人三大法宝:动机+个性+技能

那么问题来了,在如此繁复艰难的选人道路上,有没有雷打不动的规则?

“居民进入平顶,意在暂时告别现实生活的种种,在有限的条件下去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这是《我们15个》的立意,也是居民踏上平顶必须要有的动机。导演组对于选手动机的严格把控,也让不少有看点的报名者因“动机不纯”与节目失之交臂。

据导演组透露,在海选过程中,有某省级卫视女主持报名,她形象出众,但技能平平。在问她参加节目的初衷时,她坦言:“我做主持这么多年,身边的人通过各种正常不正常的途径都火了,所以我也想搏一次,哪怕只参加一两个月也行。”毫无疑问,她被导演组直接PASS。还有更离谱的,一个身家千万的商人在被节目组婉拒后仍不愿放弃,他大呼“为什么不选我,我有钱啊,我可以给你们节目投资、赞助……”——“对于这种选手,还是及早拒绝为好。”

揭秘《我们15个》那些你不知道的内幕

过关选手还要进行800多道题的心理测试

过了动机这关,还要考察选手的个性。尤其是在不含表演性质的《我们15个》中,居民间的性格差异将是推动节目故事线的重要因素。“15个性格迥异的人,能够形成互补,他们对事情的看法也会不同”,腾讯视频综艺部总经理兼腾讯视频总制片人马延琨说,“不光是这个节目,任何一个团体的发展,都需要其成员保有相对独立的个性。想象一下如果把马云、李彦宏、张朝阳这些类似的创业者放在一家公司做事,他们的结果会怎么样?”在同一个动机下,15个人实现它的方式不同,才会有矛盾冲突,观众才会爱看。“比如刘洛汐,她就是典型的直性子,还有点儿情绪化,任何情绪到她那,都会放大,变得有戏剧性;再比如谭利敏,她可能就是个比较难搞的老太太,但她年纪最大,就做一个镇场子的又能怎样?”马延琨开玩笑地说。

最后需要评估的,就是选手的技能了。居民要在平顶生活,必然要具备各种生存技能。“种地的、做手工的、搞销售的、做外联的,这些都要有,这并不是胡乱搭配的。”马延琨说:“在15个人形成的小社会里,农业、商业、养殖、建设,这些标配都会一一考虑到,因为他们要在平顶生活一年,不会只局限在‘生存’两个字上。随着平顶的发展,他们的技能都会一一施展。”而随着节目播出,这些考虑也得以印证:刘富华开垦的农田长势喜人,韦泽华打磨的手镯销路很好,而辣妈张婷媗也发挥她健身教练的特长,开始对外招生了。

一个月折损6名大将 补位居民依旧精挑细选

《我们15个》播出至今已经一个多月,除了被正常淘汰出局的刘洛汐外,郭道晖、孙铭、刘富华、聂江伟、刘希五人也因为特殊原因先后离开平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补位的居民却只有韦泽华、张杰两人,直到最近,魏敏和高峰才陆续进入。严重倒挂让网友倍感着急,甚至调侃:“这节目不应该叫‘我们15个’,应该叫‘我们不到15个’或者‘我们十来个’。”如此缓慢的补人速度,难道是出现了选手荒?

揭秘《我们15个》那些你不知道的内幕

“花姐”魏敏上山,装了满满一箱种子

当然不是。“对于补位人员的选择,导演组会更加谨慎,不能因为应急就匆忙拉人进去。通常是离开什么类型的人,就用相应类型的人补充进去。”因此补位过程看似缓慢,实则是在求精。回看8月补进的两位居民张杰和魏敏,前者34岁兼具农业技能和商业技能,后者51岁爱花如命,誓要把平顶变成花的海洋。

揭秘《我们15个》那些你不知道的内幕

除了对居民身份的质疑,很大一部分网友的纠结点在于,“节目放水严重”、“时不时就开次外挂”。比如经常对平顶建设提供意见的卖菜大姐、超市老板;主动请缨到平顶参观的农业专家楼博士;甚至连韦泽华初入平顶带来的火腿,也引发了网友吐槽:“这还谈什么生存,以后每次新人都带一只火腿进来,这一年也够吃了!”

生活体验不是生存挑战 平顶并非与世隔绝

对此,马延琨给出的回应是:“这档节目是生活节目而不是生存节目,网友需要对节目的性质有正确的认知。”

“平顶生活的初期阶段必须先解决居民的生存问题,但这只是节目进程中的一个阶段而已,野外生存并不是全部。”在导演组的预估中,一年的平顶生活,居民将经历三个阶段:生存期——发展期——壮大期。“简单来说,节目演示的将是一个浓缩版的社会进程,是一场生活试验。”

揭秘《我们15个》那些你不知道的内幕

目前,平顶居民通过制作手工艺品换取生活物资,竹制餐具、皮具、手链、手镯都销售火爆

既然是生活,跟外界的联系自然必不可少。除了医疗、心理咨询等外部保障,节目组最初还给了居民两个外界的电话号码,以便他们向外扩展商业活动。马延琨笑称:“实际上我们已经很残忍了,国外的同类型节目,往往都会给居民一整本的黄页,随便他们联络谁。”

“我们希望居民通过这两个初始号码发散人脉,逐步建立平顶和外界的商业联系。同时,这也体现了节目组对信息的限制,不希望居民获知外界对他们的评价,进而改变自己。”因此,当居民孙铭因为违规外出并无意间听到自己的排名情况时,节目组立刻介入,并将其淘汰,“真实、有规矩,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顶级外挂”其实是平顶铁粉

“我们并不是要看他们饿死,每一个平顶居民都要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自己思考生存和发展的办法。有时候适当地提醒一下,其实算不上‘外挂’。”比如,7月初韦泽华进入时,正值平顶物资严重不足,他就带了一大根火腿进入,结果大受欢迎。然而到了月底,居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张杰想带入腊肉,编剧组便侧面建议可以用箱子装其他更需要的物资。

揭秘《我们15个》那些你不知道的内幕

高知粉丝楼博士被网友评价“帅过陈道明”

至于“顶级外挂”楼博士的出现,更是网友想太多了。作为浙江农林大学的一名教授,楼博士是《我们15个》的资深粉丝,他常常在家盯着直播一看就是几小时。为居民解决农业生产难题的念头,一天天在他心里滋长。7月下旬,楼博士写信给节目组希望能让他上平顶帮助居民,经过节目组的反复确认,才最终获准。对于“外挂”这一头衔,楼博士真是大感冤枉。

“如果真想放水,我们在选人环节就可以做了。第一个月要生存,那15个人全进农民好了,你带种子,我带化肥,他带农具,一个月下来基本大丰收了!”马延琨说,“但如果平顶真是这么欣欣向荣,估计观众三天也就看腻了。”

揭秘《我们15个》那些你不知道的内幕

真人秀有剧本,这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尤其是如今荧屏上大部分综艺节目,来来回回起承转合,设计痕迹过于明显。也正是因此,主打素人真人秀的《我们15个》也没能逃脱被质疑的命运。第一个月中节目里最大的两个看点“平顶之恋”和淘汰日“四居民退赛”,看起来那么狗血那么天衣无缝,让网友大呼“将编剧上交国家。”然而,事实证明,《我们15个》不光没演,还因为它太措手不及的剧情让节目组全体崩溃。

刘洛汐爆冷淘汰 平顶内外集体崩溃

最能体现《我们15个》不可控性的一天,是7月22日。按照节目规则,进入危险区的刘富华、谭利敏和刘洛汐三人要面临淘汰选举。而这一票决定权,来自新进居民陈宪一。

根据节目组的预判,此次淘汰最有可能出局的是年纪最大的谭利敏。负责后方运营的小M同学对此感到很发愁,“我们要提前准备好淘汰者的推广稿件,谭利敏的可能性很大。但她平时在节目中的亮点很少,我找了两天两夜,连她睡觉打呼的视频都用上了。如果是刘富华被淘汰,素材可能还会多些。”

揭秘《我们15个》那些你不知道的内幕

淘汰日,刘洛汐出局让平顶内外集体崩溃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平顶第一个被淘汰的居然是人气颇高的刘洛汐!当陈宪一宣布结果的那一刹那,平顶内外同时炸锅。与刘洛汐交好的韦泽华、丘子健、易秋和刘志轩瞬间爆炸,指责陈宪一判断失误,闹着要一起退出。而在平顶之外负责运营报道的同学则齐刷刷地爆了粗口:“MD,我们准备了谭利敏、准备了刘富华,就是没准备刘洛汐,还让人活不活啦?”

之后,节目组导演迅速启动应急措施,向情绪失控的韦泽华等人重申节目规则,想离开平顶,必须经过24小时冷却期。而运营的同事则把之前的预案全部推倒重来,情急之下他们推出了一个简单的H5页面,上面写着:“对不起,这个H5我们没准备好!”

当晚,关注《我们15个》的媒体人士纷纷发朋友圈表示“太意外,太真实”。节目的运营负责人陈柱也不无自豪地写道:“真实和不可控,这就是真人秀的魅力所在,这一晚是真人秀的一个分水岭。”

编剧“轻松”多了 只做预判不写剧情

由刘洛汐意外被淘汰,刘富华、聂江伟等人气居民相继退出可以看出,编剧基本无法干预节目的进程发展。当居民进入平顶后,一切便成定局,不能轻易更改。

余哲透露,在节目开播后,编剧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据场记记录的每日看点,预判第二天的剧情走向,提醒导播哪些地方需要注意。比如,编剧在当天的日报中,看到居民和超市老板联系采购,那么在第二天,他就要提醒导播注意捕捉老板送货的画面……和其他真人秀节目编剧需要制定大量的游戏环节、设计剧情主线相比,平顶编剧的工作量,似乎真是“轻松”不少。然而日子真能如此幸福美好?“当然不是,他们还要每天继续找人,为平顶输送新鲜血液做好准备。”

对于平顶编剧来说,节目的真实有时也拉低了他们的存在感。遇上居民谈恋爱或者发生冲突,他们也只能看着干瞪眼。这不是无能,而是“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导播切画面并非本意 网友赐名“江天平”

熟悉节目的网友肯定都有体会,每到平顶发生矛盾、冲突等戏剧化情节时,导播就会适时地把画面切掉,取而代之的是江水、天空、平顶、牛棚等安全画面。网友边看直播边调侃,甚至给导播起了个集体名字——“江天平”,于是乎直播弹幕上嘘声一片:“今天的导播是江天平吗?江天平你的小手又犯贱了吧!”

而实际上“江天平”们实在是无辜,他们所有切画面的举动,都跟内容审核有关。马延琨介绍说:“这个节目每天有上百万观众在看,好多东西是不能传达的。比如肢体冲突你不能播吧,爆粗口、开黄腔、走光你也不能播吧,有时候他们讨论的内容还涉及政治话题,这更是敏感中的敏感了。”

揭秘《我们15个》那些你不知道的内幕

为了防止触电,导播在操作时要戴绝缘手套

对于前方导播室的辛苦,工作人员也是一言难尽。一天24小时,上百名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分三个班次轮流值班,每人要死死盯着直播画面好几个小时,“有时候做梦都会梦见居民在吃饭、在种菜、在吵架,时间长了都有点精神衰弱。”一个前方导播如是说,“最要命的是下雨天,平顶地处沿海,阴雨天气频繁,导播中控室全都是电路,很可能你切一次画面就要了小命。”为此,节目组特意准备了“避雷手套”,手套前端涂着厚厚的蓝色绝缘层,虽然避雷效果100%,“但每次实际操作,外面电闪雷鸣,还是有点怕。”

当然,导播们的工作也不全是这么了无生趣,在切画面的同时,他们偶尔也会“苦中作乐”,时不时地开启“鬼畜模式”,不停切换中景近景“炫技”,网友在屏幕前看得眼花缭乱但又被逗得挺开心,弹幕齐呼:“江天平,你今天太可爱啦!”

揭秘《我们15个》那些你不知道的内幕

一个多月过去了,平顶生活还在继续,而相继离开平顶的几位居民,有的回归到原本生活,有的找到了新方向,当然也有人离开节目后排斥再谈这段过往。

老刘不舍平顶 刘洛汐隔空示爱韦泽华

7月23日,居民刘富华与易秋发生肢体冲突,被节目组带走调解,随继被“判罚”出局。第二日晚,他重返平顶向居民告别,“走到门口敲钟的时候我哭了,我看见自己亲手开垦的那片土地,后悔,后悔自己太冲动。”回到现实生活中,老刘每每谈起平顶的兄弟姐妹们,总是透出不舍:“我希望他们每一个人都好好的,到他们走出平顶那一天,都是光荣的。”

因为实干、直率的个性,老刘成了很多90后心中的偶像,也是人气最旺的平顶居民,连他自己都搞不清楚“那些小孩为啥喜欢我”。离开平顶后,有其他节目组向他发起邀约,但都被他一一婉拒。谈起未来,刘富华表述得简单实在:“继续开我的吊车,照顾好老婆孩子。”

揭秘《我们15个》那些你不知道的内幕

韦泽华生日,刘洛汐在山下为其制作蛋糕

而另一位平顶红人刘洛汐,则将那段尚未开始的“平顶之恋”延续到了现实生活。除了在弹幕上公开示爱外,她还在韦泽华生日当天,向平顶寄送礼物。刘洛汐跟腾讯记者说,现在的她不爱跟别人说话,不爱化妆,也不爱奢侈品了。只是每天看着直播中的韦泽华,想着“如果我在的话,肯定可以并肩做很多事”,她一边说一边抹起了眼泪。关于未来,刘洛汐受韦泽华潜移默化的影响,打算关掉一家服装店,给自己减减压,然后等着韦泽华走出平顶,“我就跟他去上海,给别人打工。”

孙铭背包远行 老鬼拒谈平顶

揭秘《我们15个》那些你不知道的内幕

离开平顶的孙铭选择背包远行

从孙铭的微信朋友圈中,记者发现他半个月前就背起背包,踏上远行之路,他先后走过赤峰、呼伦贝尔、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乌海、银川、成都等地,“下一站,黑竹沟死亡之谷,距离我们还有50公里……”孙铭在朋友圈里分享着自己徒步旅行的点滴。

至于平顶的第一任领导者聂江伟,在退出节目后就再无音讯,记者几次致电采访均未果。最后得到的短信答复是:“退出后,我就没再关注了,有事等我从外地出差回来再说吧。”

揭秘《我们15个》那些你不知道的内幕

一档节目的火爆,总能带红一批“衍生品”。据官方统计,《我们15个》自开播以来,以平均每分钟232条弹幕的频率吸引着广大网友。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观众累积发送了1000万条评论,如果以平均每条弹幕15个字来计算,总字数相当于246本《红楼梦》(旧版新版)。这本“巨著”的主角除了15个居民,还有超市老板、卖菜大姐、农学博士、奶牛哥等,连负责运营弹幕的主持人小耳朵也成了网友心中的女神。

沈老板号称平顶CEO 卖菜大姐上新闻求修照

超市沈老板可谓是《我们15个》的抢镜王,每次他戴着标志性的大金链子出现在平顶之上,总是引起网友围观。随着平顶商业模式的逐步建立,沈老板成了平顶“首席运营官”。他为平顶居民带来各种商业信息,如:“你们的手镯又有人预定了,这次收到了多少货款,我建议你们做点手串或者别的来卖……”

揭秘《我们15个》那些你不知道的内幕

沈老板的大金链子是其标志性配饰

沈老板和平顶居民的信任关系,也不是一天练成的。在合作早期,双方也出现过摩擦。在前方节目组的同事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有工作人员给沈老板发微信问:“老板,平顶的供给不足了,您今天会上山吗?”沈老板回复到:“MD,他们昨天背地里说我坏话,不去了,饿他们几天!”虽然嘴上这么说,但下午沈老板还是忍不住去了,“每天看直播,日日对着这些人有感情了。这就叫不打不相识吧。”如今,沈老板依旧整日为平顶居民的订单忙碌着,平顶的发展,里面有他不少功劳。

另外,平顶山下的菜贩赵大姐,也是网友们的老熟人。某天上山送菜,赵大姐因菜价问题与居民谭利敏发生争吵,这一幕被记者写进了每日新闻。大姐看到新闻居然认真起来,找到节目组的人说:“你们写新闻也就算了,我的照片居然也不修一下,显得那么老!”

主持人小耳朵萌萌哒 网友弹幕约相亲

在《我们15个》的网友心中,小耳朵是个女神般的存在。从6月23日节目开播那天起,她每天都要花费至少12小时,来引导网友做弹幕互动,卖萌耍宝,语言俏皮,赢得不少关注。

8月5日,是居民韦泽华的生日,小耳朵特意为他录了一首英文歌当做礼物。初次亮嗓便吸睛无数,有网友留言:“这歌声一听就知道是大美女啊!”更有网友直接献花求爱:“小耳朵我要跟你约会!”、“小耳朵在哪,我们相亲吧。”

揭秘《我们15个》那些你不知道的内幕

小耳朵因为长期加班,脸上长了好多痘痘

作为《我们15个》一名普通运营编辑,小耳朵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走到她的工位,你能看到桌上的两样必备品:芦荟胶囊(抗辐射)和眼药水(缓解疲劳)。小耳朵说,一开始她看见网友不好的评论,心里也会难受,但随着节目播出,和网友互动越来越多,这种长时间的陪伴反而让她觉得快乐。她现在最怕的,就是节目播满一年后,要和平顶居民们分开,“一想到那个情境,心里真是会莫名难过。”

总结陈词:

《我们15个》作为一档“大型生活实验”真人秀,最成功的地方不是赚取了多少眼球,赢得了多少赞誉,而是通过这种新的尝试和探索,让网友在观看节目的同时,捕捉到自己的影子,从而进行自我反思。

真实、不掩藏,是它最大的特点,也是回归本真之后,做人的基本准则。平顶上是这样,平顶之外,你我之间,也应当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