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公立医院改革正式启动

9月前将成立公立医院管理理事会和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首批11家市属公立医院将纳入统一管理,并强化公立医院运营管理自主权。

改革后的公立医院管理架构

卫生行政部门:不再负责举办公立医院,而是负责全行业管理,对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组织公共卫生服务等。

公立医院管理理事会:公立医院的决策和监督机构。负责审议公立医院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方案、改革发展计划、基本管理制度、年度预算计划、运营管理目标、绩效评估结果、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人选和领导班子成员任职资格等重大事项。

 

深圳公立医院改革正式启动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探路。(资料图片)

 

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理事会的日常办事机构,代表市政府统一履行公立医院举办者和出资人职责,监管公立医院人、财、物等运行。

公立医院:实行院长负责制,在有关政策、标准范围内,赋予医院领导班子在岗位设置、人员聘用、工资薪酬以及内部资源调配等方面的自主权,强化医院运营管理自主权和社会责任。

昨天下午,《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经市委常委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今年9月前,我市将成立公立医院管理理事会和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先将市属公立医院(目前共11家)纳入统一管理;在条件成熟时,再逐步将全市其他公立医院纳入统一管理,以优化公立医院布局结构,推进公共卫生资源的一体化配置,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水平。深圳的公立医院改革开始步入深水区,触及上层的制度设计。

实行管办分离政事分开

据介绍,在现行体制下,卫生行政部门既负责医疗卫生全行业管理,又直接举办公立医院,公立医院实行的传统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存在种种弊端:一是管办不分,难以维护公平竞争的医疗市场环境。卫生行政部门既办医院,又管行业,既然是公立医院的“老子”,难免就会护着“儿子”,偏袒公立医院,弱化监管职能,不利于营造促进民营医院发展的公平市场环境。二是政事不分,难以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在实际管理中,容易导致行政管理职能与出资人职能之间错位、越位甚至缺位,如以行政手段干预医院内部运行事务,制约医院自主运营管理权等。三是各自为政,难以提高政府办医和监管效能。目前政府办医和监管职能分散在卫生、医保、药监、人事、发改、财政等多个部门,缺乏行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难于做到步调一致,容易导致政策脱节甚至“打架”。由于多头管理、权责不清,也难以落实管理责任。

针对目前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我市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基础上,结合深圳实际,提出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在理事会架构下按法定机构模式组建市医管中心,落实公立医院运营管理自主权。

政事如何分开?实际上就是处理好政府与医院的关系,进一步转变政府部门职能,不再管微观事务,而是实行宏观管理,按照职责制定政策规划、规范标准,确定公立医院所需资源的总规模;进一步明确医院的自主运行管理权,将医院不应该有的规模扩张、医院领导班子薪酬管理等权限回收,将医院管人、管财、管业务的运营自主权真正交给医院,进一步完善院长负责制。

管办如何分离?实际上就是理清楚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与政府举办公立医院事权相关的各个部门将举办医院的职责交给理事会和医管中心。改革打破了政府相关部门各自对公立医院实施分散管理的老体制,对公立医院实行统筹管理,提高政府对公立医院管理决策的效率和科学性。

改革后,卫生行政部门转变职能后将加强对医疗卫生行业的宏观管理、行业监督、业务指导。也就是说,卫生行政部门与公立医院之间将不再是“老子”和“儿子”的关系,“老子”不会再偏袒“儿子”,而是通过制订行业政策,严格监管,为公立和民营、市级和区级创造公平的行业环境。通过改革充分调动各种办医主体的积极性,增加社会医疗资源供给,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共3页: 12下一页